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农业现代化,高素质农民咋培养(3)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素质农民不是简单靠几场培训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对农民开展系统性、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讲师赵志磊说。2

????“高素质农民不是简单靠几场培训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对农民开展系统性、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讲师赵志磊说。2019年,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200万人的任务,给农民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杨永杰看来,职业院校是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要力量,具有师资、课程、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能对农民开展系统性、专业化的学历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今年一系列鼓励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地方政策陆续出台。安徽省明确提出将在职业院校中普遍建立起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长效工作机制,将全面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补贴政策,按规定给予职业院校培训补贴。山东省提出,探索农民培训与成人职业教育衔接培养机制,鼓励培训机构与职业院校对接,组织培训过程中有学历需求的参训人员与职业院校对接,建立培训课时与学分转换机制。

现代农民应建立终身学习账号

????去年7月,薛新颖顺利拿到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毕业证书,从此有了新的身份标签——农民大学生。在她看来,从这段学习经历收获的,不仅仅是农产品营销与策划、品牌管理等实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转变了发展理念,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老师的启发下,薛新颖建设了农业科普基地,为中小学生体验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平台。

????“当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成为北京新的农业增长点,京郊农村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杨永杰介绍,2016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始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在学院农村经营管理专业基础上,开设休闲农庄经营管理、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农民合作社运营与管理等7个专业(方向)。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为此,学院创新弹性教学机制,实施3个1/3,即集中面授、线上教学及现场巡回指导各占教学学时的1/3。

????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也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道新课题。“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突出产业导向,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取上也进行了调整,比如生产技术方面的课程比例有所下降,增加了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模块化课程,促进学员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杨永杰说。

????针对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程度出现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不少职业院校增加了金融信贷政策、农业保险政策等培训内容,介绍具体的优惠政策和办理流程,受到农民的欢迎。

????“以前光埋头种地了,不知道国家出台了很多针对家庭农场主的金融优惠政策。”朱春华告诉记者,通过参加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青年农场主培训班,自己成功申请了好几个补贴项目。让朱春华没有想到的是,培训结束后,老师多次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如何控肥减药、水稻田除草,帮助他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杨俊认为,不能仅止于短期培训,要加快信息化步伐,构建农民培训信息化平台,通过线上学习、远程诊断等方式,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整合专家资源,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库,既包括理论功底深厚、熟悉国家政策的知名专家,也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乡土专家。

????“高素质农民的培养不是单纯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赵志磊建议,建立由教育、农业、人社等部门共同支持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实时更新农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现代农民的培育资源信息,同时为每一位农民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进行培训质量监控和效果监控,做好跟踪服务。探索建立现代农民终身学习账号制度,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zonghexinwen/2020/0928/411.html



上一篇:农业现代化 赋予黑土地新生命
下一篇:长沙望城区大观园“光明奇奇果园”约你黄金周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 | 农业现代化研究编辑部| 农业现代化研究版面费 | 农业现代化研究论文发表 | 农业现代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