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现代化研究》栏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刊物[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征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数据[09/07]
山东农业大学: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提供强(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聚焦内涵引领,深化一流专业课程建设 先后与省内外20余个地市和100余个县市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与华能集团、金正大、登海种业、鲁商集团等60余家大
聚焦内涵引领,深化一流专业课程建设
先后与省内外20余个地市和100余个县市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与华能集团、金正大、登海种业、鲁商集团等60余家大型企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围绕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总体布局,与泰安市、潍坊市、青岛西海岸新区、沂水县等开展共建合作,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围绕产业提质增效先行先试,推动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深入推动校城融合发展,2018年10月泰安市政府、山东农大和肥城市政府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在肥城边院镇共建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建成科研区、生活服务区和1700余亩的试验田,学校52个科研团队、90余个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产业园开展创造性研究,就地推广科技成果,实现农民增收创富。
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责任担当,持续彰显“强农兴农、富民兴鲁”的社会服务优势
在谈及学校未来发展时,徐剑波表示,今年9月,学校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确定了今后五年“一四六八五”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基础、原则、路径和保障,吹响了“在省属高校中率先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冲锋号。下一步,学校党委将动员和组织全校党员及广大师生员工勇担立德树人、强农兴农光荣使命,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在建设一流农业大学进程中走在前、开新局,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连续获良好等次,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估,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国家级平台新序列,植保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入选首批国家级种质资源库,近5年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4个,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承担各类项目(课题)3454项、经费15.6亿元,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成果60余篇。孔令让团队在全球首次发现并克隆抗小麦赤霉病关键基因,为攻克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成果发表在《科学》主刊封面,实现了省属高校零的突破。这是我国小麦研究领域首篇《科学》文章,也是山东农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入选2020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21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央视《新闻联播》用2分47秒的时长,报道孔令让团队用接续奋斗的青春攻克世界难题,守护中国碗里的中国粮,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在谈及人才培养工作时,徐剑波说:“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高校,学校始终自觉担负起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思政育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这一方面,学校主要是聚焦“三个引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
坚持把扎根齐鲁大地、建设一流农业大学作为不懈追求,持续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科技支撑
在谈及科学研究工作时,徐剑波说:“作为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排头兵,学校始终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牢牢抓住学科建设‘牛鼻子',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加快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鼓励合纵连横,打造协同创新的科研高地。”在这方面,学校主要是实施“三大战略”,引导广大师生大力弘扬“十年磨剑”山农品质,奋力实现学科建设、原创性成果、“卡脖子”技术等一系列突破,助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健全合作机制,助力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zonghexinwen/2022/1017/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