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浅谈戏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戏曲一直存在人民的生活中,逐渐演变至今形成众多的戏曲形式,最初只是人们生活中突然的哼唱、身体的活动,流传至今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戏曲这种非物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戏曲一直存在人民的生活中,逐渐演变至今形成众多的戏曲形式,最初只是人们生活中突然的哼唱、身体的活动,流传至今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戏曲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承,它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人,只有经过人的一番演绎才能给戏剧、曲谱注入活力,让其装扮、步履呈现在大众眼前。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我国年轻人更倾向于简单、高效的生活,对需要细细品味、琢磨的戏曲开始疏远,大众对戏曲文化也逐渐失去兴趣,这给需要青黄相接进行传承的戏曲及其发展带来众多阻力。

一、我国戏曲文化逐渐衰落的原因

(一)缺乏改变与创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戏曲传承至今也一直在改变,但是其依托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些符合大众的传统唱腔和表现形式。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东西方文化深入的交流与融合,戏曲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应根据现今大众审美和观念,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进行改变和创新,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戏曲文化。

(二)习惯遗世独立

戏曲演员并没有像影视明星一样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和生活中,除去戏曲深沉内敛的原因外,还是因为部分小有成就的戏曲演员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定位太高,认为自己就应该是遗世独立的高尚之人,自己戏曲方面的造诣无人能及,不愿与听众进行互动,传达自己所领悟到的戏曲的有趣之处。

(三)传承后继无人

戏曲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是人,没有人戏曲也就失去了活力。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戏曲表演非常普遍,所以当时众多的戏曲演员不乏门生。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正是如此,每个戏曲的小学徒正式登台表演前,都经过了师傅的重重考量和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沉淀。而如今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传统社会,家长也不愿让孩子花费十几年的光阴去学一个不确定是否有所成就的戏曲,没有好苗子可挑选,戏曲也恐将后继无人。

二、戏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针对如今戏曲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提出相应政策,进行戏曲文化发展的规划。

(一)创新改革戏曲内容

二十世纪以前,朝代更迭,时代变迁,戏曲依然是屹立在大众面前的斑斓旗帜,璀璨夺目,深受大众喜爱。可二十世纪之后,戏曲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除去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外,还有戏曲本身亘古不变的表现形式和传统文化内容。大多数经典曲目讲述的是离现代生活较远、生活模式大不相同的古代,对古代生活认识浅薄的现代人来说,其创作的背景无法引起更多人的共鸣,现如今的戏曲内容应将现代生活和故事加入进去,运用一些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诙谐、搞笑的形式,走到大众中间,表演给大众看。如今的农村还存在较朴实的戏曲表现形式,随便的搭台唱戏,不注重舞台布景。但是,其内容逐渐变得丰富有趣,贴合了现代人的生活,路过的人都愿意驻足观赏。戏曲只有有了更多的听众,才会有更多的传承和发展机会。

(二)戏曲发展商业化

部分戏曲表演艺术家认为“曲高和寡”是艺术表现的极致,而面对如今的商业化宣传和表现形式都避之不谈,认为如此有损戏曲的艺术性,继续保持之前在戏院表演的形式,然而我们不是正处于商业化时代吗?戏曲除去改革内容以外,其宣传和表现也应通过商业进行。商传商演能使戏曲更多地进入到大众的生活中去,在顺应时代的同时又形成一股别具一格的戏曲文化风,避免了戏曲的边缘化,进而达到了戏曲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年轻群体力量

青少年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未来,所以,其掌握的文化形式至关重要。戏曲文化如果要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依托青少年群体的力量,开展多形式的戏曲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戏曲产生兴趣,愿意尝试了解并欣赏戏曲。同时与学校及教育部门要进行充分的沟通,让戏曲文化走进校园,与体育、美术、音乐一样成为一门课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包容性极强,所以,对逐渐淡出大众生活的戏曲来说,想要卷土重来也是个好时机。针对大众好奇心强、勇于尝试新事物的特征,我们可以对戏曲进行大胆的创新,进行多形式的大众化宣传和表演,不拘泥于戏院舞台,走到大众中间去,从群众中吸取经验和建议,不断完善。同时,在青少年之中去寻找、培养戏曲门生,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应时代的戏曲传承和发展之法。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qikandaodu/2020/0926/403.html



上一篇:现代的数字媒体艺术
下一篇: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 | 农业现代化研究编辑部| 农业现代化研究版面费 | 农业现代化研究论文发表 | 农业现代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