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探索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在进行探究之前,我们不禁会思考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改变的过程,现代化包括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等多个领域的现代化,其覆盖面广,内涵深。现代化没有终点,到现

当在进行探究之前,我们不禁会思考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改变的过程,现代化包括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等多个领域的现代化,其覆盖面广,内涵深。现代化没有终点,到现在为止,现代化仍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而其开端却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从文艺复兴开始;有人认为是从英、法、美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开始;有的人认为是从工业革命开始。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更加深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是任重而道远。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

学术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争议很多,我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要坚持社会主义路线,社会主义属性是其基础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始于新中国成立,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等人并未直接提出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概念。而现代化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1954年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到“我们一定可以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周恩来同志的现代化是针对工业建设,这是当时的国情以及当时的经济发展所决定的。党中央领导则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所提出,突出了现代化的属性,那就是基于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主义以及其他条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世界上其余种类的现代化,它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国情所提出的。我们应全面准确的理解现代化的内涵,才能够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现代化任务的顺利完成,才能够实现我国所制定的现代化目标,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要求。

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思想指导性作用,应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做事的根本和规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深化与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是全党及全国人民在实践中所得到的集体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核心,更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南。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也要求我们应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全面体会其内涵及精神,将其中的思想贯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高经济、文化、精神等多方面建设,不断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是实现一切战略目标的基础,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国家想要富强就必须形成良好的经济体系,才能够为其他领域的提升提供保障。可见经济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首要目标。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思想中也作出了要坚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制,建设公平竞争制度等要求,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惟创新者新,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结构,以及完善税收制度。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的整体科技力量。推动制造业、副业、农业等发展,保护外资企业权益,促进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公平良好竞争,全面完善经济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坚持扶贫工作,提高乡村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做到精准扶贫,注重农村优先发展,扶贫和城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不能把贫困人口转化成为富裕人口,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在党的十九大中中央就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全农富裕。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完善城乡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加强建设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等多方面的保障体系,加强民生建设,完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居民健康保障。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qikandaodu/2021/0120/564.html



上一篇: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社区治理路径探析
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 | 农业现代化研究编辑部| 农业现代化研究版面费 | 农业现代化研究论文发表 | 农业现代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