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两路精神的初心践履(2)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修路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海拔的不断升高,给修路带来的困难越来越大。在修路的过程中,慕生忠将军总是身先士卒,站在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他在

随着修路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海拔的不断升高,给修路带来的困难越来越大。在修路的过程中,慕生忠将军总是身先士卒,站在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他在自己铁锨的木把上刻了“慕生忠之墓”5个字。他说:“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魄和雄心壮志,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这支筑路队伍中,无论是军官还是民工,人人都得干活,18磅的铁锤,每人一次抡80下,慕生忠也不例外。当青藏公路修到沱沱河时,河里的过水路面被洪水冲毁了。慕生忠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冰冷的雪水河中捞石头抢修路面。正是这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了大家的修路激情,大家纷纷跳进河中,一干就是10个多小时,提速了青藏公路的修路时间。1954年12月15日,2000多名筑路英雄,100辆大卡车,跨越当雄草原,穿过羊八井石峡,直抵青藏公路终点拉萨。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共计1200公里,慕生忠率领的筑路者仅用了7个月零4天,25座雪山被筑路者攻克,汽车终于能从格尔木直接开到布达拉宫,打通了从格尔木通往西藏的"生命线"——青藏公路。12月25日,康藏、青藏两大公路的通车典礼在拉萨举行,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创造了中国公路史上的奇迹。

“两路”精神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慕生忠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不是筑路专家,修路、选线是非常专业的一项工作,更何况要在世界屋脊上建成一条公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心系国家与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奋斗精神,用最原始的工具、最低的成本、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青藏公路居然建成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这正是老一辈国家建设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和心系祖国的家国情怀。今天,青藏公路修成60多年了,这条被称为是“天路”、西藏“生命线”的公路,不仅担负着进藏85%、出藏90%的物资运输量,改革开放以来的输油管线、藏北电网、通讯电缆,以及青藏铁路等重大国家建设工程,都是以青藏公路为依托建成的。就连青海第二大城市格尔木也是因为青藏公路的修建而形成。只要人们去过格尔木,就会去将军楼主体公园参观慕生忠将军纪念馆,看看“一个人一条路,一个人一座城”的传奇人生。这里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的素材。

2014年,纪念川藏、青藏公路两路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全面总结了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这既是对历史精神回响的激扬称赞,也是为建设西藏和国家发展注入理想信念的中国精神。

“两路”精神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设者崇高品质的真实反映和高度概括,集中展现了一代又一代“两路”人的精神风尚和行为范式,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精神财富。“两路”精神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保持和弘扬力克万难、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无私奉献精神;军民同心协力精神和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精神。

今天我们学习、传承“两路”精神,是因为“两路”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度展现和生动诠释。慕生忠等老一辈革命军人艰苦卓绝、勇敢拼搏的精神,除了让我们为之震撼和深受鼓舞之外,还要告诫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新时代需要“两路”精神,我们在学习和传承“两路”精神时要记住为共和国建设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qikandaodu/2021/0501/1085.html



上一篇:高速公路见证中国速度
下一篇:深圳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 | 农业现代化研究编辑部| 农业现代化研究版面费 | 农业现代化研究论文发表 | 农业现代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